近日 ,沪市主板上市公司江苏综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重磅收购公告,公告内容显示,综艺股份于2025年5月13日与江苏吉莱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股东江苏威锋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李大威签署《投资合作意向协议书》 ,拟以现金增资或受让股份的方式取得吉莱微的控制权 。交易一旦完成,吉莱微将成为综艺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资料来源于综艺股份公告
公告一发 ,综艺股份股价应声涨停,至今日已连收两个一字涨停板,两天内超8000万资金参与进来 ,今日封单量比较高 达153万手,封单资金高达7.61亿元。投资者对综艺股份收购吉莱微业绩改善的预期还是很足的 。
综艺股份主营“入不敷出”,靠投资弥补亏损
综艺股份成立于1992年 ,前身为江苏南通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成为江苏首家乡镇企业上市公司。公司早期以服装和木制品为主业,后通过多次战略转型 ,逐步形成以信息科技 、新能源、股权投资为核心的多元化业务布局。其信息科技板块涵盖芯片设计(如低功耗信息安全芯片、助听器芯片) 、智能卡及手游业务,新能源板块聚焦光伏电站运营,股权投资则通过子公司江苏高投布局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拳头产品包括天一集成的32位CPU芯片、南京天悦的超低功耗助听器芯片 ,以及海外光伏电站的规模化运营。
但综艺股份的业绩表现并不稳定,甚至可以说有逐年倒退的趋势。以其近10年的财务数据为例,10年间 ,其营业收入逐渐走低,仅在2016年有过明显增长,并在当年达到历史比较高 值9.21亿元 ,随后便进入慢慢下跌期,自2020年营收跌入4字头以来,至今未有任何起色,2024年仅3.48亿元 ,同比微增 。从净利角度来看,更是雪上加霜,总体看 ,10年来,综艺股份净利起伏波动较大,盈利年份虽然较亏损年份多 ,但大多是微利,亏损则属于巨亏,比如其扣非净利润盈利年份有5年 ,但平均年盈利仅0.278亿元,但其亏损的5年,年均亏损高达1.18亿元 ,10年扣非净利润合计为-4.53亿元。当然,其10年合计净利润为9千万,远小于扣非净利润,综艺股份在其公告中对这一差异做了解释 ,主要是因为公司股权投资带来了不错收益。
数据来源于综艺股份年度报告
今年4月底,综艺股份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务报告 ,数据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02亿元,同比增长60.54%;归母净利润为-649.15万元 ,同比增长84.6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5.91万元,同比增长95.23%。虽然,综艺股份一直在亏损的路上 ,但数据也显示其亏损规模正在收窄,加上综艺股份收购吉莱微控制权,未来将会并入上市公司财报 ,公司业绩增加了一个新变量,未尝不是好事儿 。
吉莱微曾IPO未成功,但主营业绩很亮眼
吉莱微主营功率半导体芯片及器件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成立于2001年 ,前身是启东吉莱电子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江苏省启东市,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吉莱微在2022年提交的招股说明书 ,其发展可总结为三个阶段,起步期(2001-2008年)以双极结型晶体管为主,稳定发展期(2009-2018年)聚焦晶闸管全系列产品 ,并布局防护器件研发,快速扩张期(2019年至今)通过引进外部资本、优化产线结构,形成功率半导体芯片及器件全产业链布局 ,并于2020年完成股份制改革。
但值得关注的是,吉莱微2022年6月在深市科创板提交招股说明书,之后 ,证监会对其进行首轮问询,但令人不解的是,吉莱微在当年12月便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证监会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骨片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上市一事不了了之。
20多年来 ,吉莱微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并在细分领域做到了龙头地位,包括晶闸管开关速度提升技术 、多膜层复合钝化结构工艺及低电容/低残压ESD器件设计 ,拥有104项专利(含12项发明专利)。拳头产品包括晶闸管系列、半导体防护器件(TSS/TVS/ESD)及MOS管/PIM模块,其中晶闸管器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5.45%(亚太市场),防护器件系列市占率达18% ,位列行业前三 。客户覆盖美的、小米、比亚迪 、中兴通讯、海康威视等头部企业。
尽管可能由于未公开的原因,吉莱微未能成功登陆创业板,但其经营业绩表现依然是可圈可点 ,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度、2020年度 、202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365.00万元、19193.29万元和30104.13万元 ,最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08%,净利润分别为127.12万元、2430.86万元 、6996.4万元,增幅更加可观。
数据来源于吉莱微招股说明书
近两年 ,半导体产业整体由底部缓慢爬升,参照多家上市公司2024年的业绩表现可知,半导体企业复苏势头不断抬高 ,吉莱微作为细分领域的领头羊,业绩理论上来说不会差 。
这也可能是综艺股份想要并购吉莱微的主要原因之一。
跨界转型,拒绝套路
但这笔并购交易仍然存在变数 ,最终能否成功尚未可知,比如前段时间非常火的万通发展(维权)并购索尔思光电,到最后万通发展发公告称由于各方未能达成一致导致并购失败 ,但并购消息一出,万通发展的股价却应声而起涨了好几倍,最终虽然是一地鸡毛 ,但相关各方仍然是赚的盆满钵满。还有之前因宣布并购奥拉半导体而带动股价三个月涨了10倍的大牛股双成药业,也是在发布并购公告的几个月之后宣布并购失败,最终致使公司不但无法成功转型,还因业绩问题被ST ,股价也一落千丈,退市风险一触即发 。当然,市场上也不乏成功案例 ,并购完成之后,双方均迎来新生,开启新征程。大家都希望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拒绝套路。
【维科网 商务合作】
Alice:13122434666(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