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人们称为10大传染病的病,到底有哪10种???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 、消化道症状 ,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
大兵之后 ,必有大疫,大疫之后,更有大荒。出自明代西泠狂者的《载花船》。意思是:天下发生大战乱之后 ,就必定会出现大的瘟疫,大瘟疫之后,还会出现大饥荒 。出处原句:《载花船》五:常闻得人说,大兵之后 ,必有大疫,大疫之后,更有大荒。
马尔堡病毒。该病毒最早是在1967年的德国 马尔堡发现的。是一种致命性的病毒 ,与埃博拉类似 。死亡率25%-100%。非常恐怖,近来没有任何疫苗和医治的方法。儿童是易感染人群 。在非洲75%的感染者是5岁以下的儿童。朊病毒。影响人类是否沦为丧尸的关键 。
一方面,能引起母畜流产 ,公畜睾丸炎,导致患病家畜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下降,并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感染人,引起发热(波型热) 、关节炎以及睾丸炎、附睾炎,孕妇可引起流产等 ,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
可怕!近4年全国确诊11例,鼠疫如何防范?治疗有效吗?
〖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个人卫生,预防各类传染病,特别是鼠疫。 及时就医和上报:对疑似病例进行自我观察,并在出现发热 、咳嗽等症状时立即就诊 ,同时主动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
〖贰〗、鼠疫的防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预防各类传染病,尤其是鼠疫,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有任何症状请立即去医院 对疑似病例进行自我观察 ,或者主动上报当地疾控机构,获得相关的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请立即就诊。
〖叁〗、为防范鼠疫,疫源地居民应提高防护意识,保持环境卫生 ,从事高危职业的人员需每天进行健康监测 。 虽然鼠疫在历史上造成了巨大灾难,但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和现代医学的发展,鼠疫已是可控的疾病。在早期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的情况下 ,治愈率相对较高。
〖肆〗 、第如何防范鼠疫:消灭鼠疫比较好办法就是切断传染途径,以前我国有过灭四害运动,老鼠蟑螂一扫光,就很好起到了防范鼠疫作用。现在也一样 ,尽量在人口聚集处杀灭老鼠,消灭各种害虫跳蚤,这样就能很好起到防范鼠疫作用 。
历史上三次鼠疫大流行共死了多少人
〖壹〗、历史上的三次鼠疫大流行共致死约一亿三千五百万人。鼠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 ,曾被称为黑死病,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从6世纪中叶开始至8世纪消失,在欧亚夺走上亿条生命 。疫情起源于埃及的西奈半岛 ,542年开始在君士坦丁堡爆发。
〖贰〗、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它是突然暴发的,至20世纪30年代达比较高峰,总共波及亚洲 、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 ,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这三次鼠疫大流行共致死人数超过一亿五千万以上。
〖叁〗、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两千人,一个月后竟达八千人。直到几个月后一场大火(史称“伦敦大火灾 ”) ,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 。这次鼠疫大流行在历史上称为“黑死病”。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
〖肆〗 、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它是突然暴发的 ,至20世纪30年代达比较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 、波及地区之广 ,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家养动物中也有流行。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报告范围与标准...
〖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报告标准: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 、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十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具体由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 。
〖贰〗、为加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本《规范》规定了报告的范围与标准,旨在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时限要求:初报应在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后的两小时内完成;续报根据事件进展情况,每24小时至少完成一次;结报在事件终止后1周内完成。
〖肆〗 、释义:乙、丙类传染病事件 ,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报告标准,但未达到III级标准的事件定为一般事件(Ⅳ级) 。其它传染病:可参照乙丙类传染病事件进行定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 、涉及的人群以及社会影响的范围,认定是一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 、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 。附件信息发生变化时 ,应当及时更新,确保准确有效。